身邊雷鋒·衡陽好人丨潘雪成:守護洣水33年救起上百人
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杰報道 雖已是77歲高齡,但潘雪成卻精神矍鑠,開朗健談,一看就是一個為人熱情、生活樂觀之人。3月22日,守護洣河33年的潘雪成給記者留下如此印象。
潘老原是衡東縣洋塘水輪泵水電站的一名普通船工。一生中,他曾數十次冒著生命危險在洣河上救起了上百名落水群眾。平時的他性格豪爽、樂于助人,無數次為當地群眾扶危濟困。他的行為,影響帶動了周邊許多人。他的事跡,曾多次被《人民日報》《湖南日報》《衡陽日報》等各級媒體所報道。
洣河上的“守護神”,33年救起上百人
潘老出身于世代船工之家,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水性。上世紀70年代初,組織上安排他在洋塘水輪泵水電站當一名船工,負責打撈江上浮柴和淤積物,保護大壩和水匣的安全,保證電站的水流暢通。從此,他成了洣河上名副其實的“守護神”——在33年的工作生涯中,他從波濤洶涌的洣河里冒死救起上百條人命,打撈了上萬立方米木材,使價值230多萬元的國家財產免受損失。
1974年5月的一個傍晚,河壩附近大村灣一些村民收工回家。大家歸心似箭,一條小木船上竟密密麻麻擠了68人。船至河心,水急人慌,頃刻之間,船翻了,68人全部跌落水中。老人、婦女們在水中掙扎。聽到呼救聲,正在附近駕船的潘雪成開足馬力,迅速趕至事發現場,將落水者一一拉上船來。雖然此時天色已晚,但還有10人下落不明。潘雪成沒有放棄,從晚上至第二天清晨,他顧不得已累得快虛脫的身子,一遍遍駕著船在河中尋找,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躍入湍急的水中,又陸續救出了6位婦女。
1999年11月7日,楊林鎮潭江村一艘重達40噸的鋼板船不慎在洣河中沉沒。船主花了4000多元請人打撈一星期無果。正當船主急得尋死覓活時,旁邊有人提醒了一句,“何不去找潘雪成?”
聽到有船只沉沒的消息,潘雪成飯碗一放,便立刻奔赴出事地點,只花一天時間,就用轆轤將沉船拉上了水面。
“見人不救七分過!”“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,活著才有價值!”這是身為共產黨員的潘雪成時常掛在嘴邊的話。這些年來,除救人以外,他還義務幫助洣河兩岸百姓送糧運物資,每年無償幫助船工修理船只機器故障數十起,卻從沒收過一分錢報酬。
退休化身“志愿者”,發揮晚年余熱
2006年,潘雪成正式退休。但很快,他又被衡東縣水利局返聘,成為一名河道巡視員,協助水政執法大隊巡視河道挖沙情況,汛期加強防洪保安檢查。
此后10年間,在衡東境內的湘江段和洣河段,每天都能看到他早出晚歸駕船巡河的身影。有人不解,勸他,“你都這么大年齡了,單位給的薪酬又不高,何苦把自己搞得這么累?”他笑著回復,“洣河是我們的母親河,我天天守護著她,本就不是為了賺錢,只是想讓家鄉的天變得更藍、水變得更清。”
退休后的潘雪成,除了每天巡視河道,還常年堅持義務為洣河岸邊的桑譚渡槽清理雜草污物。每年渡槽上水時節,桑譚渡槽的下水口經常會被雜草污物堵塞。每當這時,他都不顧老邁的身體,只身爬上14米高的渡槽云梯,去渡槽內清理雜草污物,以確保渠道暢通。別人勸他,“你年紀大了,腿腳不便,一個人爬這么高有危險!”但怎么勸都勸不住他。
2016年,70歲的潘老終于從巡河崗位上退了下來,本該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了,但沒想到,他一個轉身又成為了一名“中小學生防溺水行動”志愿者。每天,他都會到洣河邊轉上幾圈,只要發現河邊有人戲水或傾倒垃圾,他都會耐心地上前勸阻,一年達百余回。
潘老平時為人豪爽仗義,樂善好施。他的退休金本就微薄,即使如此,他還是會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。2021年,村民譚明清妻子得了腦溢血,他捐了1000元。譚明清的老父親過世,他又捐了1000元。平時不管在公交車上,還是在醫院,無論是認識的,還是不認識的,得知別人有困難,他都會盡己所能慷慨解囊。而他自己,卻生活極為樸素,一件衣服要穿10多年,生活上還經常要靠子女補貼。